IPv6+SDN 讓下一代互聯網煥發生機
2018-09-25 10:44:49
IPv6這個話題已經被業界討論多年,但一直因為一些原因致使推進進程緩慢。隨著海量終端的普及,以及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等業務應用的推動,全球IPv4地址枯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IPv6立即投入商用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在2013全球IPv6下一代互聯網高峰論壇中,H3C闡述了其IPv6的實踐部署的系列經驗與方案,同時探討了如何利用SDN架構助推IPv6的升級,實現讓IPv6的升級和改造與SDN架構有效融合,為下一代互聯網注入活力。
云計算浪潮對IPv6部署帶來挑戰
以前,大家都認為IPv4地址足以應對未來互聯網發展,但隨著云計算的爆發,網絡上互聯網設備激增,所需IP地址與日俱增,可用IPv4地址日漸耗盡,發展IPv6迫在眉急。同時,云計算也讓互聯網流量模型更加復雜,無論是數據中心內部、云間互聯,還是云內互聯,流量和資源的遷移都變得更加復雜。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終端、承載網,還是云數據中心,IPv6的部署都遭遇極大挑戰。例如如何讓海量終端實現無感知IPv6過渡,如何突破承載網中設備的處理性能與瓶頸,如何讓數據中心平滑過渡到下一代網絡等。
H3C助力IPV6升級改造
依托對IPv6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沉淀,H3C解決方案部副部長劉建鋒在峰會上分享了其終端、承載網、云數據中心3方面IPv6的升級和改造方案。
從IPv4向IPv6過渡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劉建鋒表示,由于用戶端對IP地址的需求更大,因此IPv6改造重點應該放在終端/用戶端,而技術關鍵是如何實現IPv4與IPv6終端統一無縫接入與認證?;诖?,H3C提出了針對終端的“雙棧無感覺認知”方案來推進IPv6。該方案讓采用雙棧技術的用戶不僅可實現IPv4與IPv6終端的無感覺接入和認證,還能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提供保證。
同時,他還認為可借助BYOD大潮來推動IPV6的升級改造。利用能對任何終端、硬件、系統有效識別的AC,精準的判斷判定設備是否支持IPv6,并引導IPv6終端接入IPv6網絡,以此推動無線終端朝IPv6的過渡。
劉建鋒表示,承載網消耗的IP地址最少,并且由運營商主導,采用的是統一的建網思路和標準,因此承載網ipV6升級相對簡單,其關鍵是如何突破承設備的處理轉發性能。在承載網方面,一般采用雙棧技術、翻譯及隧道技術使網絡向IPv6進行轉化。
H3C通過虛擬化資源池技術實現承載網的IPv6的過渡。前端通過統一接入后,后端通可擴展性資源池來實現業務統一管理。借助虛擬化技術,將多臺物理設備虛擬成一臺設備,并設定成為一個具有邏輯的資源池,所有的資源等都可以在底層的虛擬化平臺進行擴展,并通過標準動態技術對池中資源進行插入,如 IPv6過渡所需的資源,NAT444、NAT64轉換資源等,最終達到IPv6與IPv4綜合利用的效果。
數據中心的IPv6升級是個極具挑戰的問題,因為數據中心暫時還不僅具備直接升級到IPv6的基礎和能力,如何為用戶提供從IPv4到IPv6的訪問?H3C在數據中心出口處配備了一個具備IPv6/IPv4轉換能力、安全及其他能力的資源池,讓iPv6與IPv4網絡之間可以平滑過渡、相互訪問。
借SDN推進IPv6 讓下一代互聯網煥發生機
我們知道,云計算數據中心的網絡架構特征是內部大二層,外部多出口,并且數據中心出口處轉換設備需要維護處理云中心內所有業務的地址轉換,對其處理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數據中心之間如何互聯互通?
H3C認為SDN架構正好可以解決該問題,基于控制、轉發相分離的理念,讓出口網關設備只負責轉發,而相應的控制放到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去。訪問進來后,通過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去做相應的控制,給出口轉發設備下發轉換表,而出口設備只用專注做好出口NAT64轉換性能做到更好,更好的提高處理容量。
劉建鋒表示,秉承開放創新的理念,未來H3C將在SDN體系架構的網絡設備中采用標準的API接口,并在SDN架構中考慮對IPv6的支持,在底層轉發和接口方面都有考慮對IPv6的支持,利用SDN架構實現IPv6的升級改造。
最后,劉建鋒總結到,互聯網正在逐漸轉變,構建下一代互聯網需具備兩個特征,第一個就是解決地址危機,實現IPv4向IPv6的過渡;第二個就是SDN,滿足現代云計算場景下資源動態遷移和業務變化的特征。
在我們看來,H3C在IPv6領域已經取得 諸多成績,尤其是借助BYOD浪潮和SDN架構推動IPv6的升級改造的理念,為IPv6的部署提出了有效的方向。隨著IPv6升級與SDN架構有效融合,下一代互聯網將煥發蓬勃生機。